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低碳出行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
北京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排名第一
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应对气候变化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本市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成绩排名第一,被评选为优良,城市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近1300家单位碳排放总量超全市一半
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的7个试点碳市场之一,北京试点碳市场自2013年开市至今已平稳运行10年,覆盖近1300家单位、碳排放总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形成了政策制度完善、参与主体多元、交易活跃度高、碳价激励约束作用显著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完善试点碳市场工作机制,组织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建立绿电消纳补偿机制,额外购买的绿电碳排放量按零计算,开展低碳出行等碳普惠行动。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纳入管理单位的碳排放管理水平和碳排放下降率明显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北京碳市场成为展示首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项目落地北京
北京一直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不同层次的低碳发展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建设了一批多层次、多类型的低碳试点示范项目。通州区、密云区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丽泽金融商务区等4个案例和1名志愿者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一期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
2022年以来,低碳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国家速滑馆低碳技术综合应用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项目等12个项目获评为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各类低碳试点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明登历表示,今年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北京市凭借低碳试点整体工作进展较快、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和形成多项创新做法等特点,在81个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成绩排名第一,被评选为优良,城市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项目在北京落地”,明登历说,北京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鼓励交通领域降碳减污。基于此方法学,大兴区相关企业牵头,借助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情况、核算减碳成效。“这是全国第一个具备落地资格的氢能领域碳减排项目,预计每年碳减排量达2.4万吨。经审定签发的减排量可作为碳排放抵销产品,参与北京碳市场交易,产生的收益返还车辆所属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数十万吨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明登历表示,依托北京试点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碳普惠平台收集的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经审定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交易,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或主动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截至今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发布MaaS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评估方法;平台企业积极响应,实施低碳出行项目;公众可根据实际自行选择碳普惠平台,完成碳普惠注册后,低碳出行即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获得的减排量既可用于植树、修桥、低碳冬奥建设等公益性活动,也可在平台上兑换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公交地铁充值卡等激励。
截至今年9月,“MaaS出行 绿动全城”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活动正式注册用户近400万人,累计出行人次近3亿人次。经初步核算,活动累计碳减排量达数十万吨,有力推动了交通领域碳减排进程。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减排,完善碳市场调节机制,强化低碳试点示范,提高适应气候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贡献“北京经验”。(北京晚报记者 骆倩雯) 【编辑:陈海峰】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郭超凯 张素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11月23日至24日,法国外长科隆纳访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发言人能否介绍此访情况和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对中法关系有何展望?
汪文斌:近期,中法高层交往保持热络势头。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就推动中法、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达成新的重要共识。李强总理日前会见访华的法国外长科隆纳,总结双边关系发展的有益经验,推动中法互利合作进一步深化。王毅外长同科隆纳外长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召开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双方同意,下阶段将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合力办好“中法年”。双方将围绕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密切高层交往,深化务实合作。
二是深化全方位高质量合作。双方将继续用好战略、经济财金、人文三大对话机制,并创设交流对话新渠道,深化在民用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优势领域合作,挖掘教育科研、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是扩大相互开放水平。中方愿同法方一道,把“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打造成中法合作“金字招牌”。中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愿为更多法国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机遇,希望法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四是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双方同意共同维护《巴黎协定》制度框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取得成功。今年4月,中法两国元首就共建碳中和中心达成重要共识。在科隆纳外长访华期间,中法碳中和中心正式启动,两国外长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发出中法加强绿色科技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信号。
在此次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上,两国外长共同见证签署教育科研、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合作文件,并共同发布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动清单,为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徽标揭幕。中方将对法国短期来华人员实施15天免签政策。法方将向中国赴法研究生发放更长期签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方愿同法方一道,赓续传统、面向未来,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得更加牢固、更富活力,让中法合作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