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门11月27日电 题:广东台山黑豆上市 有“牛脚印”的最受欢迎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今年这批黑豆,豆荚比较饱满,脱荚后粒粒匀称,等多晒一两天,就可以挑拣、装袋了。”从十月下旬起,广东台山市冲蒌镇的村民陆续将田里成熟的黑豆整枝采割并运到村场晾晒。
11月4日,台山冲蒌镇八家村一村民在敲打晒干的豆荚,黑豆散落一地。杨尘 摄
黑豆在台山当地被称为乌豆,一年种植一造,每年农历三月后种植,至十月收获,故又称为“十月乌豆”。黑豆适合种植在丘陵、岗田等地,在台山的种植历史悠久,以冲蒌镇出产的最具名气。今年,冲蒌镇种植黑豆面积超500亩,主要分布在官窦、朝中、伞塘、达材、新屋等村。
11月4日,台山冲蒌镇的黑豆已成熟,多数豆荚转为黄色或褐色。李晓春 摄
“冲蒌黑豆,与其他地方种植的黑豆有明显区别之处,就是豆身有明显的凹痕。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这凹痕看上去就像被牛踏过留下的脚印,故称之为‘牛脚印’或‘牛脚迹’。”近日,冲蒌镇八家村一村民在晒场上敲打豆荚时介绍,该村今年有20多户种植黑豆,亩产量在100至150公斤之间。
台山市冲蒌黑豆,豆身自带“牛脚印”特征。李晓春 摄
“今年黑豆普遍卖30元一公斤,最贵曾卖到50元一公斤,一上市就非常畅销。很多顾客都认可这个带有‘牛脚印’的冲蒌黑豆,回购率很高,散客一次买2.5公斤的、5公斤的都有。”冲蒌镇官窦村一村民表示,近日当地举办冲蒌同乡恳亲大会和“冲蒌家宴”美食嘉年华活动,不少海外乡亲和游客喜欢前往购买黑豆等土特产。
“今年冲蒌黑豆上市了,想买的话,就赶紧!”11月11日,台山台城街道新宁市场一土货档的老板娘在招揽客人时介绍说,每年冲蒌黑豆还未开始上市,已有顾客提前预订。
11月8日,台山台城靓靓糖水铺推出的当地传统糖水“猪仔薯黑豆糖水”。李晓春 摄
在台山,黑豆是百姓家常备的干货食材之一,多用于煲汤、炖汤、煮糖水。“在四九镇,当地人喜欢用黑豆搭配当地出产的鸡爪芋、鳅鱼(或生鱼)、猪骨、陈皮烹汤。在北陡、深井等镇,若是患了感冒、咳嗽,当地人会煮‘黑豆水’喝,或搭配当地海边红树林出产的‘浪脐’干烹汤食用。”台山美食爱好者陈女士透露,她近日已从冲蒌买回20公斤黑豆,准备分送好友和亲戚。
在冲蒌及周边乡镇的众多食肆,黑豆鳅鱼汤被打造成一道特色汤品。“黑豆鳅鱼汤,是我们餐厅的招牌汤水,非常受食客青睐。熟客一般会提前打电话预订,我们根据客人的人数来调整食材搭配的份量,确保黑豆鳅鱼汤够火候,汤汁鲜香味浓,黑豆绵软而不烂。”冲蒌镇华东楼餐厅的负责人伍树波表示,当地出产的黑豆虽比市场销售的稍微贵一点,但用其入汤食客赞不绝口,基本上连汤渣都会一扫而光。
“我很喜欢吃母亲煲的猪仔薯黑豆糖水,虽然在台城不少糖水店、甜品店都有得吃,但无论从口感上还是情感上来讲,母亲亲自煲的,吃起来更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现居香港的台山乡亲伍女士透露,近期回台山探亲时,大姑妈回屋里拿出一袋黑豆,给她带回香港。(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者饭堂”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日常“食”事,更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
广东省民政厅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有162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1%;预计到2025年,全省户籍人口老龄化系数将突破17%,到2030年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长者饭堂”,本质上是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既有效解决了老人的日常就餐难题,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照顾老人的压力,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可谓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举多得。
但客观地说,开办“长者饭堂”容易,难在可持续运行管理。从目前全省各地运营情况来看,“长者饭堂”大多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慈善捐一点”的方式筹措经费。在坚守公益的初心之下,“长者饭堂”如何拥抱市场实现可持续经营,仍然需要运营主体和政府部门精准调研、综合施策,找到长效发展的路径。
比如,扩大社会开放面,让“长者饭堂”成为更多人群的“大饭桌”,并将这部分利润用于补贴老年人;又比如,采取与辖区企业结对、优质商户挂牌等方式,聚力资源共建共享;再比如,拓展服务功能,增加老年日间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通过多种创新方式,拓宽市场容量和消费群体,让“长者饭堂”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长者小饭堂,民生大文章。提升“舌尖上的幸福感”,我们由衷期待全省各地主动实践,积极探索长效运营路径,把“长者饭堂”办得更好、更长久,让这一民生“食”事红火起来、延续下去、全面推开。(羊城晚报) 【编辑:姜雨薇】